专辑简介:
  老柴,多名亲切的称呼。这是中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昵称,如老朋友般,足见其受欢迎和喜爱的程度。他的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:三大芭蕾——《天鹅湖》、《胡桃夹子》、《睡美人》,第一钢琴协奏曲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,《1812序曲》,《如歌的行板》,《意大利随想曲》……其中《第六交响曲“悲怆”》,不仅是他的代表作,也是交响曲中屈指可数的典范之作。
  说起来,老柴的这部作品和莫扎特的《安魂曲》一样,透着诡秘。1893年10月,创作完成后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了10月28日的首演,仅过了六天,突热染上霍乱,不幸与世长辞。
  第六交响曲“悲怆”,B小调,OP.74,是柴可夫斯基倾注心血最多的作品。悲怆的标题是他弟弟莫杰斯特提议的,并题献给了其外甥给弗拉基米尔·达维多夫。
  “悲怆(Pathetic)”的标题非常贴切,因为“Pathetic”在俄罗斯文的原义,相当于英文的第二义——“触动情感的”。作者曾说明:“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‘生活’。第一部分是激情冲动、自信、渴望行动,必须简短(末乐章是‘死亡’——崩溃的结果)。第二部分是‘爱情’,第三部分是‘失望’,第四乐章结束是逐渐消失(也要简短)。”
  这部四个乐章的交响曲表现了悲哀、痛苦、幻想和斗争,而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则贯彻始终。
  第一乐章,柔板,不太快的快板,b小调,4/4拍子,奏鸣曲式。
  缓慢的引子中,独奏大管阴沉的吹奏出呻吟似的旋律,预示出以后的主题,也概括了该乐章的悲哀情绪。动荡不定的主题既有感情的冲动又有焦急不安,安静的副部以弦乐奏出温柔哀婉,仿佛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幻想。在展开部中,当多种因素激烈的冲突所呈示的惨烈搏斗达到顶点时,铜管乐吹出旧时俄罗斯教堂中为死者举行葬礼时的挽歌《与圣者共安息》的曲调,象征不可避免的死亡。接着,柔美的旋律伸展,形成谜一样的结尾。
  第二乐章,温柔的快板,D大调,5/4拍子,复三段式。
  不是传统的慢乐章,而是神秘而又典雅的圆舞曲,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。二拍子加三拍子的五拍子圆舞曲,先由大提琴呈现,各种乐器反复,充满了清新、愉快的气氛和迷人的情绪。中间部分,圆舞曲节奏中透出不安的空虚感,优雅而抒情旋律与无限哀伤的交织在一起,叹息的音调又驱走了舞蹈的欣悦,重又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叹惋,回忆中的辛酸与甜蜜如藤蔓般缠绕萦回。
  第三乐章,甚活泼的快板,G大调,4/4拍子,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。
  以谐谑曲塔兰特拉舞曲主题开始,轻快、活泼,与之抗衡的,是进行曲性质的副部。前者动荡不安,后者雄健有力。它越走越近,越来越响,冷对一切。谐谑主题低语般的伴奏,使进行曲中隐含有恐惧。再现时,副部进一步发展为凯旋曲式的进行曲。结尾中,乐队以强有力的全奏表现出胜利的欢腾,形成巨大的高潮——狂怒的高潮不是胜利,而是轰然坍圮。
  第四乐章,终曲,哀伤的柔板-行板,b小调,3/4拍,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。
  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、晦暗,好似一首哀歌;用作者自己的话说,“气氛和‘安魂曲’非常近似”。弦乐的开始像是哀叹结局的黑暗、空洞。主部由叹息、下行的旋律及不稳定的和声组成,悲痛又哀伤,全合奏后降到绝望的深渊,集中地表现了悲剧的形象。副部如泣如诉的音调,仿佛是含情脉脉的告别,表现出悲哀的啜泣和绝望的呻吟。圆号吹出颤抖一般的八度切分三连音,作为副部的背景,描绘出心的搏跳和颤动。最后的高潮,似乎是品味深深的失望。高潮消退时响起了丧锣,以极暗的音色构成无限凄寂告终……
  《第六交响曲》是老柴的天鹅绝唱,描写人生的哀伤、悲叹和苦恼,凄怨感人,有深沉的悲怆之美。而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,如旋律的优美、形式的均衡、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,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。就交响曲形式而言,老柴也做了一些革新,如将通常第二乐章的柔板改为圆舞曲等,最著名的就是以柔板为结束乐章——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、最壮丽的乐章……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、最杰出的乐曲之一,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。英国音乐学批评家布朗将“悲怆”誉为“自贝多芬《第九交响曲》后七十年间最具原创性的交响乐。”
曲目列表:
01. Adagio; allegro non troppo
02. Allegro con grazia
03. Allegro molto vivace
04. Adagio lamentoso

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VIP下载,请先